記得唸大三那年
當時「國際名導」侯孝賢的「海上花」上映
之前從沒看過侯導的電影,為了表示支持國片
特地去奧斯卡戲院看早場(票價比較便宜)
那個廳就很大囉,還有情人沙發座
在會過撕票小姐一副沒睡醒的死人臉後
走進放映廳找座位,氣氛始終冷清
但這家戲院的生意一直不好,我早已習慣
到燈光暗下來開始播映座位席都只有我一人
突然,慣例最前面放映的宣導片影音霎時中斷
上頭的燈光全開
此刻的我早已用最舒服的姿勢測躺在情人作上
疑惑地回頭看放映室
正巧放映師也從孔中探出頭來看到我
透過彷彿整個凝結的空氣
我面無表情用堅定的眼神看著他
傳遞出「我要看!」的無聲訊息
兩人相視約5 秒後
放映廳的燈光又全暗了下來,電影繼續播映
經過2個小時
螢幕上THE END字樣莫名其妙出現後
散場的觀眾確實只有我一人,默默走出戲院
心中只有一個感想:難怪台灣電影工業如此低落~
看完實在不甘心
駐足在海報前端詳文案許久
喔喔喔
看完我終於懂了,原來侯導想表達的是這樣啊
如果要這樣的話,他媽的那我乾脆去看原著小說
幹麼花錢來看你這麼具有"藝術感"卻難懂的電影?
老實說,片中整個畫面的場景美術呈現無懈可擊,
演員如李嘉欣、梁朝偉、劉嘉玲表現更是出色(沒有台灣的,都是配角)
就是整個劇情連貫空洞而沒重點。
裡頭演員都用上海話發音,感覺就像翻開海上花這本書隨便一頁開始讀,
然後隨手又闔上,不知前因,也沒有後果。
後來看了資料,據說原本的拍的片段剪好足足有13個鐘頭,
想也知道不能當電影上映,於是又剪了一個兩個小時的版本。
13個鐘頭的影片濃縮成兩個多小時,觀眾看的懂才有鬼咧!
導演就像是個說故事的人,既然給你兩個小時說故事,
整個故事再長,也應事前想好要怎麼講才會完整而精采,
而不是亂無章法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,
觀眾聽不懂是活該?不然就自己去找原著來看。
尤其是一些影評人,好似為了展現自己的SENSE與深度,
胡拉鬼扯地唬爛一堆,不就是想證明自己看的懂「國際名導」的作品。
拍的東西讓觀眾看不懂,不如承認自己的導演功力薄弱!
國際名導??? 狗屎啦!!!
- Mar 24 Thu 2005 15:23
一個人的海上花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